2009年山东统计工作综述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统计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各级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是统计工作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迎难而上,积极作为,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阶段工作任务,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科学统计,怎样实现科学统计”的基本问题。省委在省统计局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刘伟副书记到会作重要讲话,对省局的学习实践活动和统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各市结合统计实际,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各具特色。青岛市局开展了“八个一”学习活动,烟台市局开展了“科学发展立于心、科学统计践于行”的主题大讨论,泰安市局开展了“六个一百”问卷调查,等等。学习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全省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稳步推进。积极配合国家统计局,在威海开展了“企业一套表”试点,在泰安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电子化档案管理制度试点。积极开展统计评价监测体系研究,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监测体系和服务业“三大载体”监测体系,完善了城镇化监测体系和高新技术考核评价体系。稳步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建立了市级能源消耗季度核算制度和部门能源消耗制度,建立了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制度和基本单位季报统计制度,完善了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产业监测制度。积极开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统计调查研究。潍坊市局开展了“三大投入”统计工作,促进了该市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滨州市局创新能源统计制度,开展了大中型工业企业分行业能耗调查。

三、各项普查调查卓有成效。第二次经济普查圆满完成。经济普查数据的采集、汇总、审核和上报等各个环节扎实有效,顺利通过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质量抽查和评估,第二次经济普查公报适时发布,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全面展开。

认真做好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山东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电话随机调查连续两年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公安干警群众满意度、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歌颂新中国,喜迎全运会”群众文化活动满意度、山东保险业诚信服务测评等调查均受到委托单位一致好评。威海等市局的社情民意调查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启动。“四落实”工作及时到位,专项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各项筹备工作紧张有序进行。第二次R&D资源清查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顺利收尾。各项常规统计调查顺利完成。

四、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探索联审框架内的数据质量审核方法,重视数据之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数据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各专业都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开展了数据质量定期抽查工作,专业数据质量得到保障。继续推进联网直报工作,规模以上工业、批零住餐重点企业、房地产企业等联网直报率均达到100%,源头数据质量得到提高。青岛市局顺利完成了能源统计数据资料的建库工作,济宁市局积极推广能源统计电子化报表,聊城市局修订完善了《各专业标准化操作规程》,促进了各地统计数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五、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面对金融危机,积极作为,工业、投资、贸易等专业启动了快速调查机制,及时报送苗头性、趋势性、拐点性统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断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多篇分析得到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统计反映发展的职能得到充分体现。继续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版的统计年鉴,编辑出版的《辉煌山东60年》,集中展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统计宣传发展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省局积极配合省委组织部开展了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实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考核,与省文明办联合制定创建文明系统考核办法,与省发改委联合进行全省及17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评价发展的职能进一步强化。

各市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济南市局建立了动态监测体系,及时反映“全运会”和“园博会”对经济的拉动情况。潍坊市局建立了房地产、中小企业融资统计旬报制度,及时反映房地产和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日照市局加强了对当月、当季主要经济指标变动情况的分析。莱芜市局积极打造《数说“三创”》、《比较与发展》等服务品牌。

六、统计法制建设成效显著。配合国家统计局,在全省统计系统广泛征求了对修订《统计法》和制定《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意见建议,为新法的制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统计法》,我省启动了《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修改程序。积极开展统计“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组织了征集和评选全国统计普法宣传创新作品活动。济南市局在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举办了“全市领导干部统计法制培训班”。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了经济普查专项执法大检查。2009年,全省共检查单位11593个,立案538件,结案461件。对部分市开展了统计巡查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七、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绩。信息化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全省统计部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多次圆满完成视频直播或转播工作,完成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简称CATI)二期工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开展了国家电子邮件系统项目的试点工作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光电录入设备检测试点工作。临沂市局自筹资金顺利完成了全市虚拟专用网(简称VPN)网络改造和视频会议建设,济南、济宁等市局的视频会议系统也已完成招标工作。统计信息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入侵防护系统(简称IPS)升级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省公安厅组织的网络模拟攻击测试中,省局是省直部门中最先发现并准确定位攻击源的厅局。

八、统计基层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按照“提倡派出型,巩固实体型,减少联合型”的工作要求,继续加强乡镇统计机构建设,基层统计队伍不断壮大,基层统计能力进一步提高。继续开展“统计站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和“统计站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检查验收工作。菏泽市局严格统计站建设标准,对统计站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我省各类乡镇统计站共有1796家,其中派出型521家,实体型935家,联合型340家。

积极实施干部教育系统化工程。省局与山东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等有关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东营市局与对外经贸大学合作,举办了经济工作高级研修班。威海市局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九、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完善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制度,严格审批程序,从源头上规范部门统计行为。在省工商局召开了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有力地促进了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部门统计规范化达标活动和市县级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单位认定工作,对具备条件的部门及时验收认定。积极探索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并进行了试点。枣庄市局建立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服务业全行业统计。

十、系统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目前,全省17个市统计局和28个县级统计局获得“省级文明机关”称号,省局和临沂市局还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功举办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山东省政府统计机构恢复设立30周年红歌大联唱和统计成果网上展。编辑出版《奋进中的山东统计文化建设》画册,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山东统计系统文化建设的成果。修订了《山东省统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扎实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淄博市局做客市电台“政风行风热线”,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和监督。烟台市局开展了“健康统计”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德州市局开展了“弘扬职业道德,共建和谐统计”演讲比赛。

总之,2009年全省统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统计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